8月22日,鄖陽電商大會隆重召開,中國農產品溯源領軍企業、天演維真董事長鄭新立在會上做了關于“農產品上行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思路”的主題演講。本文依據錄音整理。

鄭新立:今天幾位專家都圍繞著品牌和農村電商分享了精彩的內容。那么不管是品牌戰略也好還是農村電商都想抓住一個,就是我們的上帝——消費者。
怎么讓消費者知道?知道了又怎么信任?信任了又如何買到?我想今天在座的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就圍繞著如何讓消費者放心,我們的質量保障體系應如何做來進行分享。
消費者越來越關注我們的農產品質量問題。我們首先從國民消費理念的轉變來講。近20多年來,是從吃飽到吃好到吃精的過程。
首先從跨過21世紀以來,我們的國民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民收入不斷增長。還有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等大型的會議在中國的舉辦。原來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消費理念傳入中國。我們的國民也逐漸意識到我們在吃飽了以后要怎么吃好。正是因為有這方面觀念的轉變爆發了一系列的食品危機事件。07年的蘇丹紅事件、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11年的有機信任危機事件等等。為什么爆發?以前有沒有?當然有。小時候我們家種橘子,都打農藥,但是那時候是能吃到橘子就已經很不錯了,不會想健不健康。
我們公司是從04年成立的,當時能做農食產品溯源的沒有幾家。到了08年以后國家也好,大食品企業也好都開始重視這塊。我們也在08年公司專門成立了研發中心,研究農產品最初的質量問題。
到了之后一個階段,國家又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健康,三分靠運動,七分靠吃。離不開農產品。這個首先表現在對下一代的關愛,我們這代人的觀念是自己吃的差一點,也絕對要讓孩子吃的好。還有我們現在的消費也在逐漸地分層。消費觀念從物美價美到優質優價。剛才老莫講到了9.9包銷,是前幾年聚劃算推出后很多電商的打法。但是你現在想想,這個9.9有幾個人是認同和接受的。
再從電子商務的營銷角度看看消費者理念的轉變,搞電商營銷的號稱是最了解消費者的,客戶體驗是做的最好的。那么他們隨著電子商務營銷模式的轉變也能看出消費者理念的轉變。
?
首先我們看農產品電子商務剛起來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叫文案營銷。那時候移動互聯網,4G的興起,我們需要什么東西在淘寶網上找一找,就有大量的店鋪。那時候決定下單看什么,看文案怎么樣,是不是吸引人。再到四五年前出現了O2O的營銷模式,出現了大量的體驗店。
我本人當時也做了一個,虧了3000多萬。這個時代是一個企業消費者的時代。但是企業出的農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品質好不好,咱們不能完全知道。
再到現在這個時代,5G就要到了,大量的事物以短視頻、直播的形式直接推送到了我們手機上。這時代我們又叫內容營銷時代。這個人很火,大家都知道,男人賣口紅,他不是一年賣幾千萬,是一天買幾千萬。這個時代要以用戶的角度為他們推送。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下一個營銷時代我的預判是用數字說話的時代。當然這個數字不光是簡單的12345,比如說品牌數據、營養價值指標、價格的定義指數等都可以統稱為數字。剛才賈老師講到了隰縣玉露香梨,它的口號是“稀有好梨”,這個稀,你憑什么說它是“稀有好梨”?這個就是我們在數字營銷時代要思考的問題。
今年我給隰縣王曉斌縣長推介了一家研究所,是我們中國農科站食品研究所,由農科站給隰縣玉露香梨這個品種做一個營養價值估價的研究報告,研究所要收集全國主產區的梨進行深度的檢測分析。為什么號稱中國第一梨?要用數字來說話。
質量保障核心是為了保障咱們鄖陽農特產品的品質,保證區域公共品牌聲譽,還有幫我們鄖陽怎樣管好種養殖過程,告訴人們鄖陽的土豬打底好在哪里,向采購商和消費者傳遞信任。我覺得這是我們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第一點。
另外我們的建設路徑,我們要從建體系、搭平臺、用數據這三個步驟來實現真正的產品品質的質量保障。
?
其實一年前我們就跟鄖陽這邊接觸了,當時,我說我們天演也是比較傲氣的,如果只是為了完成電子商務進農村這個項目里的那個溯源體系來找我的話,我可能就不會合作。我們要把質量保證體系真正融入當地,因為中國有很多電子商務示范縣,往往是電子商務示范縣項目會入到當地的商務局,但是商務局跟農口農業局,跟質監局、科技局,他們之前的銜接還不是很通暢。但是我覺得我們的質量保障體系恰恰又是產業鏈環節又長又復雜的鏈條。首先農作物階段一定是農業局管,加工階段可能是質監局在管,流通是商務局在管。如果沒有統一的協調性,就很難做好這件事情。
所以我們要先建體系。首先這個體系包括各個環節的控制標準以及質量安全管理通路的要求等等,我們要把標準出出來。然后隨著這些質量標準,我們還要促進溯源體系的各方面,比如說溯源信息的采集機制。
通過這個過程我們把體系先建起來。如果這個項目完成需要半年時間的話我們建體系過程需要2個月。磨刀不誤砍柴工,就像游戲一樣你不把它建好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有很多人給我們貼的標簽是一個信息化的公司。其實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在這個板塊,我從04年到19年,十五年體系建設的經驗,各方面的產品我可以從生產到加工到流通,很標準的質量控制流程都清楚。但是遠遠不夠。每一個地方都要因地制宜的去做。
體系建好以后,我們現在很多的企業、合作社都在用軟件進行信息化的管理。這就是第二步,搭平臺。
會根據不同產品的類目,以生產環節不同的管控機制會匹配給你從微信小程序也好、一些互聯網采集的基準也好等等構建出一個信息化系統。這些信息化系統就是幫助企業更好地做好內控、監管,然后消費者可以根據這個來查詢到相關的信息。
我們用這個信息化的系統來輔助推動業務的信息化。這樣就實現了業務的數據化,數字的業務化。用數字可以指導生產,引導市場,用戶和政府可以更好的監管,還可以給第三方提供真正可采集的數據。
這里還是拿隰縣來講,從基地的備案信息到大生產整個的管控怎么樣施肥、套袋,管理,儲藏,采摘等等,靜動態訴求都在上面,5000戶果農有34頁信息。我剛才講了業務的數字化也要因地制宜,因為大多數果農文化水平不高,你讓他去用微信小程序很難,那我用什么方法呢?我讓他們用的是紙質生產檔案法,34頁非常標準。我們的人分階段將所需信息整合收集,然后進行錄入輸出。數據的真實性是農戶們在紙質生產檔案上簽字,我們要確保信息錄入的正確性。這樣一來今年隰縣,種了2000公斤以上果農,所有的數據都有。
鄖陽電商剛開始,在品牌發展,品質先行,在大數據的質量保障體系里,我們要用數字說話,要數字賦能。在這個環節里,我們現在基礎很好,品牌戰略都推出去了,電商進農村項目也已經啟動了。在這里我希望我們在座的企業、合作社積極的配合我們,這些采數據是非常有用的。
最后講一下目標。企業質量控制,這里面需要體現的是什么呢?是品控流程的信息化,質量保障證據數據化。保證質量保證正確的輸出,誰問你要你都能拿得出來,隨時推送給人家。第二個就是政府安全監管的信息化,風險預警的自動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消費者可以溯源查詢,我們可以把二維碼貼在產品上,消費者實時可以查到信息,不管動態的靜態的,圖片的還是視頻的都可以查得到。消費信任數據化這就是我們做質量保障要實現的目標。
讓數據說話,讓數字賦能,讓老百姓放心的消費,謝謝!